这种看似简单却非常直观有效的防控手段,在坪山区也被广泛应用。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,坪山区应急管理局在区主要领导的指示下,迅速启动“远程智能预警‘大喇叭’系统”建设,春节期间紧急选点、安装,目前已经在高铁站、商场、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90多个,并持续开展居民小组、城中村等点位的勘察与安装。同时,利用覆盖全区200余个居民小组、小区和各个交通检疫点的三防预警喇叭,每天固定时间进行疫情宣传广播,成为打通疫情防控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科普利器。
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喇叭,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,分时段发布权威信息、传播防疫知识,引导和教育辖区居民做好疫情防控。普通话、粤语、客家话等多种语言播报,让居民不仅能听得到,更能听得懂、学得会,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宣传全天候、无死角。
大喇叭装上“眼睛”,实现远程智能预警
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坪山区精锐尽出,车站、路面、企业园区、社区随处可见一线防控人员忙碌的身影。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,坪山区尽最大可能为前线配齐设备设施,利用红外线测温仪、无人机等设备,让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、高效。
“‘大喇叭’可以实现分区域、可视化操作,将现场的监控与声音相结合,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,第一时间点对点进行喊话的功能。”根据“经济、实用、快速、安全”的原则,坪山区创新工作思路,为大喇叭装上“眼睛”,通过视频监控配合喇叭广播,也让这种充满年代感的宣传手段重新焕发活力,喊出基层疫情防控的最强音。
火速支援战“疫”,应急广播“大喇叭”显神通
应急广播“大喇叭”系统建设期间,也是疫情形势最为紧张的时期,不仅缺少安装人员,推迟复工也导致设备不足。面对一系列困难,为尽快让“大喇叭”系统发挥作用,区应急管理局决定分步实施建设,安排人员加班加点优先建设高铁站、汽车站、大型商场、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。协调沟通供货方将所有库存材料先行提供,在返程高峰以及企业复工复产的到来之前,将建设工作扩展到所有居民小组。坪山区有171多个居民小组,有些区域正处在城市更新范围,对这些不适合建设的点位,由便携式小喇叭进行补充。考虑到春节后将迎来降雨和汛期情况,区应急管理局提前谋划,要求设备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后及时供应,结合三防、森防工作需要研发生产功能更齐全的设备,为疫情结束后的三防和应急工作做好准备。
在新建新增的同时,坪山区支持街道用好现有设备,将具备广播功能的宣传设备改造成为宣传疫情防控的“大喇叭”。其中,坪山街道消安委办创新宣传思路,让3台消防车摇身一变成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车,布置在主要路口、市场、社区等群众聚集的位置,利用车载扩音设备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。此前该街道布置在公共场所、社区的8个微型消防站也大显神功,这些应急消防柜带有广播功能,还可以播放疫情防控知识视频,让街道疫情防控宣传更立体,宣传效果非常明显。
因地制宜巧发声,打通疫情宣传“最后一公里”
“所有大喇叭都是边建设、边调试、边使用。”大喇叭建设中,区应急管理局与各街道各社区密切配合,确定选点后快速安装、调试,后台中控中心提前准备符合点位特点的内容,调试成功后同步开始广播疫情防控知识。“如果您是疫情发生地来深人员,请主动向所在单位、社区申报;如果您是其他地区来深人员,请自觉居家隔离观察身体状况14天。”记者在应急广播“大喇叭”后台中心中心看到,从投入疫情宣传以来,广播的内容始终跟着疫情防控的政策要求走,既有“5个百分之百”“十个一律”等市区防控疫情最新举措,又有号召市民勤洗手、戴口罩、拒绝野味等科普宣传。
目前,坪山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“大喇叭”已经有90个,其余100余个点位正在勘察选点中,另外还有300多把移动小喇叭分布在各个角落,实现应急广播大喇叭和便携式小喇叭对辖区基层防疫宣传全覆盖。每天上午7时至下午7时分多个时段,播放疫情的相关政策、防御措施和科普知识,全覆盖、靶向性开展疫情防控宣传。近期天气变化,播放内容又增加了暴雨、寒潮等天气方面信息及相关知识。考虑到坪山区居民特点,广播还准备了普通话、粤语、客家话等广播内容,让居民无论来自哪里、不管年龄大小,都能听得到、听得懂。
同时,区应急管理局安排专人每天逐一通过电话、微信联系大、小喇叭终端负责人,摸排喇叭的使用情况;成立专门维修维护突击队,深入各社区,克服居民小组偏僻分散、道路复杂等诸多实际困难,及时排除每一个喇叭的故障,确保大、小喇叭的100%在线率。
截至目前,坪山应急的大、小喇叭累计播报疫情防控信息10万余次,有效打通了坪山区疫情防控宣传“最后一公里”,向市民传递着坪山区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”的坚定信念,喊出了群防群控,万众一心,全民共同阻击疫情的基层“最强音”。